来源: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作者:佚名

  小秧弹琴的状态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她在练琴时经常摇头晃脑地边弹边唱,同一段曲子,她会使用不同的强弱弹奏方式来练习,有时候还主动换一个音区,体会其中变化。我看不出她对曲子的处理方式“对不对”,但我看得出她正沉浸在音乐带给她的快乐中。

  小秧的乐理知识确实比以前扎实了很多。她可以把她喜欢的小曲子写出来,也可以试着编写一小段和弦。以前她也识谱,但我从没见她写过谱子。

  看到这些教学方法上的不同以后,我相信很多读者也会跟我产生了同样的疑虑:用这样快乐的方式学乐器,真的能学“好”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也观察了很多周围的美国琴童,以及小时候学过钢琴的美国人。若论同龄孩子,特别是低龄阶段的演奏水平,我相信中国琴童绝对远超美国琴童。大部分美国六七岁的琴童,只能演奏难度很低的曲子。很多成年的美国人,弹琴的“手型”也都是挺不规范的。

  但是若论音乐教育的水平,我得承认:美国远远超过中国。

  在美国,很多学钢琴的孩子都可以作曲。几乎所有学习乐器的孩子,都有能力组织自己的乐队。小秧的学校隔三差五就有一些庆典活动,在活动中表演的乐队成员,全部都是本校老师。这些老师组成的临时乐队,现场弹唱非常放松和稳定,其现场把控能力可以秒杀三里屯大部分职业乐队。

  除了学校,任何团体活动,都不会找不到乐队助兴。有天早上送小秧上学,校门口的广场上,几个家长在一起以极其优美的和声唱一首基督教的歌曲,两个家长用吉他伴奏,其余的家长以不同声部演唱。后来的人会随机加入,随时加入演唱。我走过去看时,他们还招呼我也加入进来唱。我说我不会唱这首歌,他们也不勉强,继续唱下一首。大概唱到快上课的时候,家长们结束了这次演唱,散去了。

  这时我突然想起我曾经也听过这样美妙的歌声。我上大学的一年暑假,系里组织去蓟县黄崖关画两周的水彩写生。这是建筑系的必修课。我们学校条件很差,老师为了省钱,让我们从羊肠小道爬上长城,避开门票。那条山中的土路混在荆棘之中,前面真的只有几只山羊在走。头上是烈日炎炎,脚下是万丈深渊,同学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就在此刻,一阵清亮的山歌传来,曲调淳朴,声音开阔悠扬。这歌声就像是从山里长出来的一般,一瞬间就让那个糟糕的山谷变美了!所有的同学都呆住了。定睛一看,居然是一位陕西籍的男生情不自禁唱起了山歌。

  同学们鼓起掌来,那同学却害羞起来,再也不肯唱了。

  那位陕西同学家境贫寒,来自山区,从小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音乐教育。但在那一刻,他对音乐的表达与领悟,胜过万千象牙塔里的音乐教授。

  我知道很多家长会觉得,中式钢琴教育毕竟还是效果更好。孩子苦一点不怕,长大了,他自然会领悟音乐的美,那时他就会感激父母曾经的严厉。

  曾经一度,我也相信这一点。我觉得小秧弹琴这件事,是有些被我这个软弱的妈妈耽误了。我记得有次一个网友看到小秧的演奏,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的老师,小秧弹琴有很多问题,主要就是她手型不好。我当时很心虚,因为我确实不断跟钢琴老师说“请您不要太在意她的手型,慢慢来。”但我还是坚持了下去,继续跟老师讨价还价,让老师尽量不要理会手型的问题。因为,小秧真的很讨厌听到“手型”两个字。

  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觉得也许我并没有耽误她。如果我也加入严格派家长的行列,也许小秧早就讨厌钢琴了。

  我的一个朋友来家里做客,看到小秧的钢琴,她感触万分,说她小时候也学过几年钢琴,可是越学越痛苦,最后死都不肯继续学下去了。现在她已经成了一个完全不会钢琴的人,连很简单的乐谱都看不懂。她说她非常后悔,觉得当初还是应该坚持。假如以后自己有了孩子,不管孩子多么反对,她就是逼也要逼孩子坚持下去。

  这时小秧开始练琴。我的朋友看到小秧的手指,马上兴奋起来,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喊道:“哇!你这个手型不对!这要是我小时候做成这样,可是要挨打的!”

  然后她扭过头来问我:“她的美国老师不管吗?这怎么能行呢?这样是不对的!”

  这就是她的钢琴教育留给她唯一的记忆:正确的手型。

  最初让小秧开始学钢琴时,我能够想象的好处就是她可以自己弹奏美妙的乐曲,可以欣赏更多美好的音乐。但是现在,当小秧开始没事自己画个五线谱写乐句时,我才发现原来音乐的可能性是那么多。她将可以用音乐表达自己,就如我用文字将感受纪录一样。我也开始期待几年之后,她的很多朋友,是和她一起组织乐队的小伙伴。

  美国的钢琴教育可能确实会让孩子在琴艺上进步不够神速,不能为家长挣来更多羡慕的眼光。但是我更喜欢美式钢琴教育,因为它似乎更接近音乐本身。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韩国小学女生化妆成风 不化妆或遭同学歧视
·下一篇文章:在美国读高中:好学生不等于成绩好的学生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tasiwei.com/news/haiwai/157302224132EE47I34FF3H5BCJ43A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