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小学教育网 作者:佚名
(二)独生子女的父母们看外国人怎么爱孩子
8月4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的熊教授为一课题来我区进行田野调查,为尽地主之宜,第二天我便带熊教授到天池进行采风活动。上海拔1900多米高的天池,有三条可达之路,一为坐缆车,二为乘区间车,三为上石阶路。在司机建议下我们选择最费劲的上石阶路登山,一路上,我们既享受着天山森林的自然生态浴,也体味着天池瀑布飞流直下溅着水雾的凉人心肺的绝妙感觉以及民族风情,虽然大家汗流浃背,却真是不枉此行。在登山中,我们也看到由7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两个家庭组合的“登山队”,爸爸妈妈们都背着75—95升不等的徒步包,3个孩子也各自背着包,其中那个最小的10岁左右的小男孩背着35升的徒步包。当我们追上他们问候时,他们也热情用中文打呼:“你好!”。在整个登山过程中,我们没有发现国内的大人带十来岁的小孩徒步登山的,倒是登顶后看到有不少中国小孩在玩耍,他们大多是乘缆车和区间车上山的。
写到这又想到:《羊城晚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美国人怎样爱孩子》中这样说:美国人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一天邻居萨丽兴奋地跑过来告诉该文的作者:“哎,你想不到,卡瑞学会使用剪刀了,还会抹胶水呢!”卡瑞是她两岁的儿子。作者过去一看,卡瑞的床单、枕头满是窟窿,他的头发也被胶水粘在了一起,面对这些,萨丽首先兴奋于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而不是痛惜东西的损坏而责备孩子,然后才是细心地告诉卡瑞应该去剪纸和粘纸。
中国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独生子女”时代,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疼爱也是无以复加的。那种“贵族式”溺爱,无形中不知塑造了多么“缺钙”的中国“小皇帝”、“小皇后”,这种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感受到的是背书包的重量,学习的压力,而一旦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受到各种挫折时,则往往不知所措,无法应对。在父母的含辛茹苦地“包办”之下,我们的孩子没有受训练的机会和欲望,缺乏起码的生存能力、自立能力、抗挫折的能力。
当然外国人的独立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比我们强,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教化和内化成的。教育不能光说不练,要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进行有意识地培养。且不说萨丽的养子之道,就是那两家登天池的外国人父母也叫人称颂:虽然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却没有“惯”孩子,而是从小就很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意识和品质,而且身先士卒,和孩子一同体验艰辛,一同克服困难,一道健康成长,使孩子在实践之中体悟到:做什么都要脚踏实地,都是要有付出的,自然之山,自然之小山,尚不愿攀登,不敢愈越,那么生活之山,人生之山更是崎岖不平,险象环生,又怎么去面对、去攀爬,去登上成功之巅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决定百年之后把自己的几乎全部遗产都捐给社会,而给子女极少的一部分,就是要断了孩子们的想念,让他们不要成为“坐吃山空”的“啃老族”、“月光族”,而是做自强自立的人。比尔·盖茨这样做的目的,恰恰不是不爱他们,而是更爱他们,不仅想着他们的现在,更憧憬着他们未来。这几天又爆出了温州富商不满18岁的“千金”光天化日抢劫的闹剧,这不是很大的反讽吗?我们的父母到底都对孩子做了些什么?我们的教育又怎么啦?对孩子来讲,成人要比成才更重要,我们培养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能力,考试能力,上大学的能力,而是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生活本领和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这才是真正地爱他们。
美国人教育孩子的十一项法则: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20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德国人卡尔威特的一个孩子,在不满14岁时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他教育孩子的经验是:
1.不浪费孩子的智力。当孩子咿呀学语时,就教他正确的语言,而不要把小猫说成“喵咪”。
2.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经常提出问题,让孩子独立思考解答。
3.锻炼孩子的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要让孩子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复述。
4.培养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有时父母故意做一些违反常规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
5.开阔孩子的视野。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孩子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
6.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7.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热情。父母应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决不敷衍。
8.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上一篇文章:教育男孩的十三个关键问题
·下一篇文章:余建祥:未来每个国民最重要的两个核心素养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tasiwei.com/news/xiandai/131115151033KD7264BJ1EE2FKF82832.htm
相关内容
龚雯 | |
佚名 | |
杨智明 | |
陈沁涵 | |
贾涛 | |
余建祥 | |
余建祥 | |
佚名 | |
佚名 | |
臧首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