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作者:佚名


董因迎公于河,公问焉,曰:“吾其济乎?”对曰:“岁在大梁,将集天行。
元年始受,实沈之星也。实沈之墟,晋人是居,所以兴也。今君当之,无不济矣。
君之行也,岁在大火。大火,阏伯之星也,是谓大辰。辰以成善,后稷是相,唐
叔以封。瞽史记曰:嗣续其祖,如穀之滋,必有晋国。臣筮之,得泰之八。曰:
是谓天地配亨,小往大来。今及之矣,何不济之有?且以辰出而以参入,皆晋祥
也,而天之大纪也。济且秉成,必霸诸侯。子孙赖之,君无惧矣。”
公子济河,召令狐、臼衰、桑泉,皆降。晋人惧,怀公奔高梁。吕甥、冀芮
帅师,甲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师,师退,次于郇。辛丑,狐偃及秦、
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入于晋师。甲辰,秦伯还。丙午,入于曲沃。丁末,入
绛,即位于武宫。戊申,剌怀公于高梁。
初,献公使寺人勃鞮伐公于蒲城,文公逾垣,勃鞮斩其袪。及入,勃鞮求见,
公辞焉,曰:“骊姬之谗,尔射余于屏内,困余于蒲城,斩余衣袪。又为惠公从
余于渭滨,命曰三日,若宿而至。若干二命,以求杀余。余于伯楚屡困,何旧怨
也?退而思之,异日见我。”对曰:“吾以君为已知之矣,故入;犹未知之也,
又将出矣。事君不贰是谓臣,好恶不易是谓君。君君臣臣,是谓明训。明训能终,
民之主也。二君之世,蒲人、狄人,余何有焉?除君之恶,唯力所及,何贰之有?
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伊尹放太甲而卒以为明王,管仲贼桓公而卒以为侯伯。
乾时之役,申孙之矢集于桓钩,钩近于袪,而无怨言,佐相以终,克成令名。今
君之德宇,何不宽裕也?恶其所好,其能久矣?君实不能明训,而弃民主。余,
罪戾之人也,又何患焉?且不见我,君其无悔乎!”
于是吕甥、冀芮畏偪,悔纳文公,谋作乱,将以己丑焚公宫,公出救火而遂
杀之。伯楚知之,故求见公。公遽出见之,曰:“岂不如女言,然是吾恶心也,
吾请去之。”伯楚以吕、郤之谋告公。公惧,乘驲自下,脱会秦伯于王城,告之
乱故,及己丑,公宫火,二子求公不获,遂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文公之出也,竖头须,守藏者也,不从。公入,乃求见,公辞焉以沐。谓谒
者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从者为羁绁之仆,居者为社稷
之守,何必罪居者!国君而雠匹夫,惧者众矣。”谒者以告,公遽见之。
元年春,公及夫人嬴氏至自王城。秦伯纳卫三千人,实纪纲之仆。公属百官,
赋职任功,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轻关易道,通商宽农。
懋穑劝分,省用足财、利器明德,以厚民性。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
昭旧族,爱亲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事耇老,礼宾旅,友故旧。胥、籍、
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
姓之能,掌其远官。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
职,官宰食加。政平民阜,财用不匮。
冬,襄王避昭叔之难,居于郑地汜。使来告难,亦使告于秦。子犯曰:“民
亲而未知义也,君盍纳王以教之义。若不纳,秦将纳之,则失周矣,何以求诸侯?
不能修身而又不能宗人,人将焉依?继文之业,定武之功,启土安疆,于此乎在
矣!君其务之。”公说,乃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以启东道。
二年春,公以二军下,次于阳樊。右师取昭叔于温,杀之于隰城。左师迎王
于郑。王入于成周,遂定之于郏。王飨礼,命公胙侑。公请隧,弗许。曰:“王
章也,不可以二王,无若政何。”赐公南阳阳樊、温、原、州、陉、絺、组、攒
茅之田。阳人不服,公围之,将残其民,仓葛呼曰:“君补王阙,以顺礼也。阳
人未狎君德,而未敢承命。君将残之,无乃非礼乎!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
室之师旅,樊仲之官守焉,其非官守,则皆王之父兄甥舅也。君定王室而残其姻
族,民将焉放?敢私布于吏,唯君图之!”公曰:“是君子之言也。”乃出阳人。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
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
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
文公立四年,楚成王伐宋,公率齐、秦伐曹、卫以救宋。宋人使门尹班告急
于晋,公告大夫曰:“宋人告急,舍之则宋绝。告楚则不许我。我欲击楚,齐、
秦不欲,其若之何?”先轸曰:“不若使齐、秦主楚怨。”公曰:“可乎?”先
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分曹、卫之地以赐宋人。楚爱曹、
卫,必不许齐、秦。齐、秦不得其请,必属怨焉,然后用之,蔑不欲矣。”公说,
是故以曹田、卫田赐宋人。
令尹子玉使宛春来告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舅犯愠曰:
“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必击之。”先轸曰:“子与之。我不许曹、卫
之请,是不许释宋也。宋众无乃强乎!是楚一言而有三施,子一言而有三怨。怨
已多矣,难以击人。不若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
公说,是故拘宛春于卫。
子玉释宋围,从晋师。楚既陈,晋师退舍,军吏请曰:“以君避臣,辱也。
且楚师老矣,必败。何故退?”子犯曰:“二三子忘在楚乎?偃也闻之:战斗,
直为壮,曲为老。未报楚惠而抗宋,我曲楚直,其众莫不生气,不可谓老。若我
以君避臣,而不去,彼亦曲矣。”退三舍避楚。楚众欲止,子玉不肯,至于城濮,
果战,楚众大败。君子曰:“善以德劝。”
文公诛观状以伐郑,反其陴。郑人以名宝行成,公弗许,曰:“予我詹而师
还。”詹请往,郑伯弗许,詹固请曰:“一臣可以赦百姓而定社稷,君何爱于臣
也?”郑人以詹予晋,晋人将烹之。詹曰:“臣愿获尽辞而死,固所愿也。”公
听其辞。詹曰:“天降郑祸,使淫观状,弃礼违亲。臣曰:‘不可。夫晋公子贤
明,其左右皆卿才,若复其国,而得志于诸侯,祸无赦矣。’今祸及矣。尊明胜
患,智也。杀身赎国,忠也。”乃就烹,据鼎耳而疾号曰:“自今以往,知忠以
事君者,与詹同。”乃命弗杀,厚为之礼而归之。郑人以詹伯为将军。
晋饥,公问于箕郑曰:“救饥何以?”对曰:“信。”公曰:“安信?”对
曰:“信于君心,信于名,信于令,信于事。”公曰:“然则若何?”对曰:
“信于君心,则美恶不逾,信于名,则上下不干。信于令,则时无废功。信于事,
则民从事有业。于是乎民知君心,贫而不惧,藏出如入,何匮之有?”公使为箕。
及清原之蒐,使佐新上军。
文公问元帅于赵衰,对曰:“郤縠可,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夫先王之法
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郤縠。”
公从之。公使赵衰为卿,辞曰:“栾枝贞慎,先轸有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辅
佐,臣弗若也。”乃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取五鹿,先轸之谋也。郤穀卒,
使先轸代之。胥臣佐下军。公使原季为卿,辞曰:“夫三德者,偃之出也。以德
纪民,其章大矣,不可废也。”使狐偃为卿,辞曰:“毛之智,贤于臣,其齿又
长。毛也不在位,不敢闻命。”乃使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狐毛卒,使赵衰代
之,辞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军也善,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
且居有三赏,不可废也。且臣之伦,箕郑、胥婴、先都在。”乃使先且居将上军。
公曰:“赵衰三让。其所让,皆社稷之卫也。废让,是废德也。”以赵衰之故,
蒐于清原,作五军。使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子
犯卒,蒲城伯请佐,公曰:“夫赵衰三让不失义。让,推贤也。义,广德也。德
广贤至,又何患矣。请令衰也从子。”乃使赵衰佐新上军。
文公学读书于臼季,三日,曰:“吾不能行也咫,闻则多矣。”对曰:“然
而多闻以待能者,不犹愈也?”
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对曰:“君以为易,
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
文公问于胥臣曰:“吾欲使阳处父傅讙也而教诲之,其能善之乎?”对曰:
“是在讙也。蘧蒢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僬侥不可使举,侏儒不可使援,
矇瞍不可使视,嚚瘖不可使言,聋聩不可使听,童昏不可使谋。质将善而贤良
赞之,则济可竢。若有违质,教将不入,其何善之为!臣闻昔者大任娠文王不变,
少溲于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疾焉。文王在母不忧,在傅弗勤,处师弗烦,事王不
怒,孝友二虢,而惠慈二蔡,刑于大姒,比于诸弟。《诗》云:‘刑于寡妻,至
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于是乎用四方之贤良。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而
谘于‘二虢’,度于闳夭而谋于南宫,诹于蔡、原而访于辛、尹,重之以周、邵、
毕、荣,忆宁百神,而柔和万民。故《诗》云:‘惠于宗公,神罔时恫。’若是,
则文王非专教诲之力也。”公曰:“然则教无益乎?”对曰:“胡为文,益其质。
故人生而学,非学不入。”公曰:“奈夫八疾何!”对曰:“官师之所材也,戚
施直镈,蘧篨蒙璆,侏儒扶卢,矇瞍修声,聋聩司火。童昏、嚚瘖、僬侥,
官师之所不材也,以实裔土,夫教者,因体能质而利之者也。若川然有原,以卬
浦而后大。”
文公即位二年,欲用其民,子犯曰:“民未知义,盍纳天子以示之义?”乃
纳襄王于周。公曰:“可矣乎?”对曰:“民未知信,盍伐原以示之信?”乃伐
原。曰:“可矣乎?”对曰:“民未知礼,盍大蒐,备师尚礼以示之。”乃大蒐
于被庐,作三军。使郤縠将中军,以为大政,郤溱佐之。子犯曰:“可矣。”遂
伐曹、卫,出谷戍,释宋围,败楚师于城濮,于是乎遂伯。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国语 卷十一 晋语五
·下一篇文章:国语 卷九 晋语三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tasiwei.com/news/ziyuan/13813152653DIB4BF6B8H53D87I8535.htm


相关内容

国语 卷一 周语上

佚名

 

国语 卷二 周语中

佚名

 

国语 卷三 周语下

佚名

 

国语 卷四 鲁语上

佚名

 

国语 卷五 鲁语下

佚名

 

国语 卷六 齐语

佚名

 

国语 卷七 晋语一

佚名

 

国语 卷八 晋语二

佚名

 

国语 卷九 晋语三

佚名

 

国语 卷十一 晋语五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