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从-30℃到60℃的温度,从10%至90%的湿度,不论风霜雨雪,我们都能精确模拟。”敦煌研究院馆员张博说,这样做,可以更快更好地知道文物的变化原因和趋势,做到提前干预。

如何实现敦煌石窟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20世纪80年代末,时任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樊锦诗首次提出了“数字敦煌”构想。

一尊塑像,拍摄下800多个角度的照片,最后合成处理、3D打印;一幅壁画,通过安装在特殊轨道上的高清相机拍摄照片上千幅,再拼接成完整的数字图片……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告诉记者,人工手动拼接的话,每天只能拼成约25张图片。“现在好了!我们引入了人工智能等图像处理技术,一天就能拼成100多张图!”

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形成数字化摄影采集、洞窟三维重建、洞窟全景漫游等海量数字化资源,相当于为莫高窟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孪生世界”。

走进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球幕影院的巨幅屏幕上,洞窟藻井的花纹被无限放大,曼舞的飞天垂目微笑、纤毫毕现……观影后,北京游客张冠男久久沉浸其中:“我像长出翅膀,和画中人结伴飞翔。他们活了!活了!”

“过去30多年,我们每年都会对壁画重点部位进行拍照比对,令人欣喜的是,壁画变化非常小,几乎看不出来。”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笑容笃定,“相信有了新的保护技术,有了越来越好的保存环境,莫高窟一定能青春永在,安然步入下一个千年……”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古陶神韵

下一篇古代“高考”考场是怎样的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